1-5-10 故障响应机制
最后于 更新
1-5-10 简介
指标定义:1 分钟发现、5 分钟处置、10 分钟恢复。
1-5-10 响应机制是一个分层的目标框架,它规定了从故障发现到响应的具体时间目标。 1-5-10 对应故障的“1 分钟发现-5 分钟处置-10 分钟恢复”,是定义故障处理的时效性目标。目的是缩短故障恢复时长(MTTR),降低故障影响。其最早由阿里巴巴作为故障快恢目标所提出,用于指导技术团队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和解决系统故障或服务中断。企业和相关团队可以通过该方式明确响应期间的标准动作和流程,确保在事件发生时,相关干系人都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和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核心原则
1-5-10 故障响应机制的核心原则是在故障发生后的关键时间点内采取快速有效的行动。这些时间点包括:
- 1分钟内:发现并确认故障
- 5分钟内:评估故障并记录关键信息,同时启动处置机制
- 10分钟内:通过故障响应流程组织相关干系人完成故障恢复
核心目标
1-5-10 是生产环境稳定所追求的技术目标,核心业务的故障要在1分钟内发现,5 分钟内定位,10 分钟内恢复。这对一个庞大的业务体系来讲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目标。在生产环境中,可用性往往是最重要的结果性指标之一,而 1-5-10 则是MTTR部分的解决方案,可以将其认为是对应的过程指标,通过 1-5-10 能力的建设,可以降低故障时长、保证故障等级可控,减少故障隐患,为生产环境稳定性目标和实践方法提供了具体的指定性方案。
目前困境
- 检测能力不足。快速发现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先进的监控系统和工具。如果企业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或者监控策略没有很好地配置,那么在1分钟内发现问题就很困难。
- 分类和诊断经验不够。在5分钟内对问题进行分类要求有快速有效的诊断工具和过程。然而,诊断问题通常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相关诊断经验,尤其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和多变的故障模式,更对相关工具和处置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流程的不成熟。快速响应机制需要企业内部制定成熟的流程和规程支持,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可供参考的执行标准,导致很多企业在因地制宜的同时也在流程上埋下了隐患。同时,在10分钟内开始解决问题意味着团队成员必须迅速沟通和协作,如果沟通渠道不畅或者团队协作不充分,这会严重阻碍故障响应效率,这也意味企业内部从上到下都需要对响应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有足够的重视,需要组织文化的支持,才能够在真正落地执行。
- 处置手段单一。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往往由于人员培训不足、演练准备不充分、技术资源和工具的限制、预算和成本等原因,即使检测和诊断能力到位,受企业无法购买合适的工具或团队成员缺乏必要的技能等因素影响,也难以在10分钟内开始解决问题。实际执行中可能有效快速响应就变成了通过重启、扩容等单一手段就行穷举试错。
- 信息过载。在故障发生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警报和日志信息,同时组织内部也会产生各种无效或有效的信息,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过滤和管理机制,关键信息 就非常有可能在海量数据中丢失,各类信息就会将处置团队淹没。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大量的新技术和工具日新月异,企业如何在大量同质化的工具和平台中,跟上这些进步和变化,并且能够在不断变化中更新工具和响应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持续的挑战。